2016年,淄博市全面禁止原煤散烧。
这两三年,陆续开始有人从这座矿城里走出去,进来的人则越来越少。俞登宽和两个哥哥都在矿区成了家,一大家人基本都是煤矿双职工,男的在井下出力干活,女的在锅炉房等后勤部门赚钱,腰包越来越鼓。
2012年年底奖金没了,之后三年工资从5000多降到3000多元,媳妇在后勤部门,工资也降了一半,现在领不到2000元。那时候能买上空调的,除了矿工家庭就是经商的暴发户,普通家庭有彩电的都不多鲍店煤矿不断扩大生产面,新建矿井大量招聘大量工人,本单位职工子女优先录用,俞学恭的三个儿子都在矿上上了班。2001年之后,煤矿效益越来越好,矿上不再发十个10的福利品,而是直接变现加发奖金,俞登宽和妻子的工资也翻倍增加。从小在矿区长大的俞长儒,说话的语气和矿外的90后有很大不同,包分配、技术工、铁饭碗,这些父辈的专用词儿,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他。
俞登宽和两个哥哥都在矿区成了家,一大家人基本都是煤矿双职工,男的在井下出力干活,女的在锅炉房等后勤部门赚钱,腰包越来越鼓。俞登宽说,在他年少时的概念里,长大后除了干工就是在老家种地,老家人都羡慕父亲能在矿上干工,但这座矿城并非谁都能进来,他一定要努力成为矿工。今年以来,煤炭困局仍在吃紧。
但数十年累积的一煤做大一骑绝尘,又让去产能困难重重。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山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是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煤炭去产能。十三五期间,我省去产能1亿吨以上,预计需要安置的职工超过10万人。这些产能的退出,既是市场规律的必然所致又是去产能的主攻方向。
从行业层面看,体现为两降一升,即销量下降,价格下降,库存上升。只要我们全力推动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定不移走革命兴煤、煤炭革命之路、举全省之力做好煤炭这篇大文章,山西煤炭产业定能闯过严冬、打开新局,山西经济发展也必将显现雨后的彩虹。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山西必将积极稳妥地践行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有效地完成去产能的任务。企业人多不是包袱,职工就是宝贵财富。其二,突出结构性改革,着眼于标本兼治、远近结合,提高煤炭行业、企业的竞争力。省经信委副主任冀明德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不能就关停来关停,就去产能而去产能,不能一窝蜂,更不能一刀切,重点还应放在煤企的内部改革和非煤产业的发展上。
4月25日,省委、省政府发布《山西省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将有效化解过剩产能作为这次改革的当头炮,五年内退出产能1亿吨以上,严控增量、消化存量,杜绝超能力生产,主动减量化生产,立足安全、高效,提高安全生产水平,严格限制开采高硫、高灰、低发热量煤炭,加快现代化矿井建设步伐,提高综采水平,实现减人增效。一季度,全省煤炭销量同比增加600多万吨,但同比减收700多亿元、再亏9亿多元。山西化解煤炭过剩产能,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次产能革命,需要摒弃传统的产业思维,更要从思想上进行一次观念的刷新,既要用法律手段又要用市场手段。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是中国经济必须跨过的坎、必须闯过的关。
投鞭断流加背水一战,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定然可期。今天不以壮士断腕的改革促发展,错过了宝贵的政策窗口期,明天将面临更大的痛苦,甚至可能跌入万劫不复的陷阱。
但由于职工的年龄问题、技能问题、素质问题、诉求不同等因素,安置职工成了去产能的最大难题。不管哪种方式,去产能必然带来去冗员,在化解过剩产能的同时,如何安置富余人员是对煤炭企业智慧的一个考验。
山西煤炭去产能,核心同样是人往哪里去的问题。其三,坚持综合施策,充分发挥改革的集成效应。问题不等人,机遇也不等人。一家省属煤炭企业延期发放工资3亿多元,延交社保7亿多元,涉及职工2万多名。去产能有山西之志和山西坚定性举全省之力做好煤炭这篇大文章,定能闯过严冬、打开新局此前,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针对化解过剩产能可能会涉及的180万名煤炭、钢铁系统职工,今年中央将拿出1000亿元,用于职工安置。坚定不移推动煤基科技创新,促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事关山西发展稳定大局。去产能是煤炭企业自身本质的瘦身,与之相随的便是减机构、减岗位,归根结底便是减人员。
在山西,经济也是典型的二元结构,那就是煤与非煤。远近结合,综合施策,标本兼治,革命兴煤,打出一通去产能的组合拳才是正道。
今年全国两会,他们高度关注煤炭去产能企业裁员等话题,因为他们的背后都有一个翘首期待的家庭煤的问题是山西最大的省情。在此背景下,山西煤炭,去多少产能最科学最合理呢?山西大学经济学教授杨军直言:山西去产能,最关键的是要做好对煤炭的预期。
山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怎么改?杨军等多位产业经济学家认为,首先还是要盯住煤炭,彻底改变挖煤、卖煤、烧煤这样的老套套,扩大有效供给,强化优质供给,创造新的供给。推进煤炭管理革命,提升煤炭管理水平。乔金亮认为,去产能后的煤矿资产及债务处置也是一个大问题和大难题。山西煤炭去产能,既是国家宏观调控要求,又是自我救赎之道,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实施五个一批即淘汰一批、重组一批、退出一批、核减一批、延缓一批。截至2015年底,全省煤矿总能力为14.6亿吨,2015年省内煤炭消费和外调9.5亿吨,产能建设超前,去产能任务艰巨
这也需要对资产、债务进行既依法依规、执行政策又积极稳妥、跟踪推进去产能配套工作的实施。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新的发展理念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维来看山西今天的煤炭问题,解决煤炭的供给侧问题。
山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怎么改?杨军等多位产业经济学家认为,首先还是要盯住煤炭,彻底改变挖煤、卖煤、烧煤这样的老套套,扩大有效供给,强化优质供给,创造新的供给。首先,山西作为传统煤炭基地,相比于其他煤炭产地和煤炭企业,有着更多的历史遗留问题,企业负担沉重,整个行业面临的困境更加严重。
山西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大举措正持续发力:化解过剩产能,提升优质产能。但由于职工的年龄问题、技能问题、素质问题、诉求不同等因素,安置职工成了去产能的最大难题。以煤会友,推动合作共赢。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山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是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煤炭去产能。
去年底,省属五大煤炭集团应收账款达到678.2亿元,比年初增长35.4%。从山西情况看,经济的困局有需求侧的问题,但主要的病根在供给侧,要害是结构性,产业结构一煤独大,要素结构过多依赖资源投入等等,不适应市场需求结构变化。
阳煤集团副总经济师乔金亮告诉记者:企业面对的减员有两种:一种是提效性减员,另一种是减能性减员。远近结合,综合施策,标本兼治,革命兴煤,打出一通去产能的组合拳才是正道。
十三五期间,我省去产能1亿吨以上,预计需要安置的职工超过10万人。李克强总理在全国两会上,更是斩钉截铁地说:必须做到过剩产能要去,但大量职工的饭碗不能丢,而且争取让他们拿上新饭碗。